如果屈原能在理想鄉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一時也如同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為何屈原和漁夫不能同存于一個社會呢?如果給屈原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環境,欲仕則仕,欲隱則隱,不是比之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更能保留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嗎?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濁總會變清的,醉后一定會清醒的。重要的是不凝滯於物,不失本心。
內無所得,外無所求。能同時看到一朵花的盛開與凋落。無所謂得失利弊,只是因果使然。
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災,子獨先離之。曰莫為盜!莫為殺人!榮辱立,然后睹所病; 貨財聚,然后睹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力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在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途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者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 莊子 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