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和理想鄉
無論在日本,加拿大,還是在美國,擁有大量資金的經濟移民的涌入正在破壞,而不是建設當地的經濟環境。他們誤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能解決一切問題。事實上他們都是順應了他們母國社會的價值觀而發財的成功者,而不是順應日本,加拿大還是美國價值觀的成功者。他們移民國外是要過能安全消費而且富裕的生活,可當地的居民中能從移民經濟鏈中獲利的僅是一小部分,當他們用大量的金錢來擾亂當地經濟秩序、生活秩序和信念秩序后,作為當地社會的原住民和建設居民會反感甚至排斥新移民。最顯著的例子是,當地人認為房子和土地是用來居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但一些亞洲投資移民過來后,不斷通過炒房,炒土地來獲利,因此推高了當地的房價和地價。對于只有一套住房的當地居民來說,房價高漲并非好事,這意味著他們每年需要交納更高的房產管理稅。真正的問題是,它給社會結構帶來了破壞并最后使雙方都不幸。簡單說,暴發戶的素養與其消費能力不成正比。不明白單獨的幸福必須建筑在普遍的幸福基礎上才穩固。
不論中華文化圈的移民在加拿大建國過程中有多大貢獻,現在所占人口比將近4.5%,中華文明沒有在加拿大留下應有的影響力,不論政治還是經濟,科學,文化方面。這無論對哪方來說都不公平。
我對中國謹慎樂觀,在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和策略支持下,崩潰是不可能的。不過感到社會充滿了不安全感,不安定感,許多人的理想已經無處安放。中國不是沒有科技和原創,而是科技和原創不被重視,保護,真正熱愛科技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尊敬和回報。到處都充斥著想一夜暴富而不惜良心,不擇手段的欲望,即使想要腳踏實地,要少去投機,遵紀守法,亦難以成行。中華文明不應是如此的一味醬缸。
經濟危機和困境是件好事,它揭露了事實的真相,和許多社會問題,給了我們一個認識自己的好機會。而這些在好日子里為我們所忽視。我們往往錯誤評價自己的能力并開始自滿而放縱。經濟危機能使我們能清醒起來,不忘初心,努力改變社會使之美好起來。
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可以使人更多的從固定工作和社會束縛中解放出來,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更好的用自己的頭腦和能力為自己理想的社會做貢獻以使社會變得更美好。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凡饑寒必有衣食,凡痛苦必有撫慰,凡黑暗必有光明
文明復蘇漫漫長夜中,人性的曙光必現于地平線,驅散暗夜
人性的高貴必戰勝卑賤的邪惡,文明的光輝必指引迷途,照耀大地。

在加拿大,對社會弱者的救助民間起了很大作用。我也作為志愿者幫助過流浪者,貧困家庭。直到現在,我仍負責一幫助貧困兒童和流浪者NGO的計算機系統的管理和開發。當然這也給我一處能發揮專長同時又能接觸到當地有愛心的中產階層的機會。
這是我在溫哥華島的擁有8萬人口Nanaimo那耐磨的一餐館吃飯時無意中看到的。這是當地商工會呼吁大家不要敵視中國新移民。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國的炒房客推高了當地房價,無視當地的商業習慣,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秩序。明目張膽的在公共地方張貼只寫中文的炒房廣告。雖說一切都符合法律,這在中國不成問題,可以同政府攜手結成利益共享體。但在加拿大,除非自創自治體,必須尊重當地習俗。最低限保持閉塞的社區,只保持同其他社區的最低經濟交流。關上門自成一體沒有關系,但如果進入其他社區必須把不能侵害當地人權益放在心上。尊敬是雙方的,通過律師,所做都符合法律,可法律無法禁止不滿,在加拿大存在當地人投票制定新法律的可能。即使和大怨,必有余怨,如果當地居民投票制定法律來排斥中國人的話,一切都晚了。歷史上就有立法排斥中國移民和把日本移民投入到集中營的例子。畢竟在中國人或日本人利益鏈上得利的律師等當地人只是少數。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